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美食文化 美食文化

江口县_江口县天气预报

zmhk 2024-05-07 人已围观

简介江口县_江口县天气预报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江口县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

江口县_江口县天气预报

       非常欢迎大家参与这个江口县问题集合的探讨。我将以开放的心态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多样化的观点和角度,以期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

1.贵州省江口县的历史沿革

2.江口县的地方特产

3.贵州省江口县有几个镇

4.江口县的旅游

5.江口县的历史文化

江口县_江口县天气预报

贵州省江口县的历史沿革

       江口县地域,春秋属楚黔中,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之后几经更易,曾先后属南阳、沅陵等郡和充州、黔州、思州、沅州。至宋淳熙八年(1181),杨再西率子政强开辟省溪、宙逻(今太平)、铜仁大小两江等地。绍兴年间(1190—1194),四川夔州陆兵马武功大夫土酋张恢之裔开发提溪。元置省溪等处军民长官司、提溪等处军民长官司,隶都云、定云等处安抚司。后改省溪坝场等处蛮夷长官司、提溪等处长官司隶思州安抚司。明洪武改称省溪长官司、提溪长官司,属思南宣慰司,隶四川行省,洪武五年(1372)改隶湖广行省。永乐十一年(1413),思南宣慰司废,以其地分设思南、铜仁、乌罗、镇远四府,省溪、提溪两长官司属铜仁府。清初因之。雍正五年(1727)“改土归流”,设省溪吏目一员,吏目署驻大江口(今双江镇)。光绪六年(1880)清廷准贵州巡抚岑毓英奏移铜仁县至大江口,江口始成县治。民国二年(1913),铜仁府改铜仁县,将原设大江口之铜仁县更名为江口县,属黔东道。民国十二年(1923)废道,各县均直隶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省分设行督察区,江口县属第九行政察督区,专员公署驻铜仁。之后,行政督察区番号屡经更易,但体制未变。县辖村寨小有调整,但基本格局未动。一直维持至1949年。1949年11月13日江口解放。1950年3月1日,县人民政府成立。195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口、玉屏两县并入铜仁县。1961年3县分开,江口县辖区仍旧。

江口县的地方特产

       思南县,镇远镇等。江口县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旁边有思南县、石阡县、岑巩县、凤凰县等。江口县始建于1913年,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是联合国人与生物保护圈保护网、国家自然保护区,素以鱼米之乡著称。

贵州省江口县有几个镇

       紫袍玉带石

       属中国极为稀少的珍贵玉石,独产于江口县德旺乡金盏坪。紫袍玉带石质地坚硬,具有天然油脂和光泽,是工艺品雕刻的上乘材质。用此玉雕琢成的工艺品,具有很高的适用、收藏、观赏价值,用它制成的梵净山玉砚、屏风、壁画、茶壶、茶盘、茶杯、生肖牌、挂件、手链、弥勒笑佛等,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贵礼品。用紫袍玉带石雕刻的梵净山玉带九层塔现存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豆腐干

       豆腐干是江口人民的传统食品之一,色香味别具一格,制作独特,历史悠久。是江口最具代表性的土特产之一。

       米豆腐

       江口米豆腐嫩黄鲜亮,晶莹剔透,可切成片、条、块或制成虾仁米豆腐,配以江口特制的油辣椒、醋辣椒、佐料,酸香麻辣,滑软可口,凉吃热煮均可。已成为贵州省内外有名的土特产之一。

       油茶

       油茶非“茶”,江口当地的老百姓家里嫁女的时候,出嫁前一天晚上坐花宴、唱伴嫁歌,主人为了酬谢宾客和亲朋好友,晚饭后,特花几小时做成夜宵粥,而主人却谦虚的说成是喝茶。

       茶

       云雾茶茶园位于民和乡毛坪、坝盘乡铁广、怒溪乡骆象等高原地带。由于所处特殊地理环境,云雾茶茶叶色泽油亮,绒毛多,氨基酸、蛋白质和宁酸含量较高,富含人体必须的硒、锌等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清香鲜醇,具有清热解毒、降脂减肥、防病抗衰等功效。

       江口的梵净山翠芽茶在2010年上海茶艺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江口县的旅游

       江口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全县总面积1800余平方公里,辖两镇(

       双江镇、闵孝镇 )七个民族乡71个村,8个街道(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3.7万,有汉、土家、苗、侗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

江口县的历史文化

       江口县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的区域主次划分为三类,即:①以梵净山景区为主体景区:金顶风景区、九龙池风光、烂茶顶杜鹃林、凤凰山风光、寺庙、沿线亭阁、碑林摩崖、黑湾河漂流、凤凰山寨、豆腐干一条街、黄家坝水上乐园等。②以县城及其他景区为辅助景区:原始森带风光、太平河沿岸风光、干溪沟峡谷、黄枯山风光、鱼良溪峡谷、三星拜月、桑木沟水上乐园、金楠桥攀岩等。③棉絮岭风景线:槐丰、岑忙犀牛洞穴群、梵净山博物馆、马槽河民族村寨景点等。

       梵净山

       梵净山(MountFanjing),原名“三山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得名“梵天净土”。国务院于1986年将其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2493米,武陵山脉的主峰,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梵净山乃“武陵正源,名山之宗”,曾荣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是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梵净山是联合国人与自然保护圈成员单位之一。

       梵净山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进入山区完全找不着人工景色的痕迹,其主峰的“蘑菇石”是一道景观。

       红十八师归建地旧址

       磨湾,又称磨王沟,它是一个自然寨的名称,又是双江镇一个行政村的名称。它座落在离江口县城约4公里处,全寨共253户,1300余人。除几户杂姓外,绝大多数是姓陈。寨子背靠大山,面向田坝,历来是兵家投足之地。1936年初,红六军团路经江口时,曾驻在这里。军团部政工委首长驻陈运顺家木楼上,两间木楼现还存在。1982年10月江口县人民政府将红十八师归建地旧址磨湾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口傩戏

        傩戏是中国古代举行驱鬼逐疫迷信祭仪时跳的一种舞,它崇拜和信仰人类祖先“傩公傩婆”。

        目前仅在少数地区流传,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表演形式是“冲傩还愿”“酬神娱人”。

        其目的是“酬神娱神”、“驱邪迎祥”。

       

        在江口境内历史悠久,影响极大,传布较广,在民和、双江、坝盘,桃映一带广为流传。

        由于受巴楚文化的影响,江口的傩戏与原始宗教、民间传说,地方歌谣融为一体,成为一种独特的戏曲形式。

        瓦寨锣鼓

        土家称“打家伙”或“五子家伙”,是流传在土家族聚居区的一种古老而优美的打击曲牌音乐。

        主要用于结婚、年节等喜庆场合,喧染热烈欢快的气氛,是土家族人民最喜爱的器乐合奏,也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

        故有“土家三大乐:摆手、哭嫁、打挤钹”之说。

        土家族男孩从小便跟着老艺人学打家伙,耳濡目染,世代相传。

        每逢婚娶、年节、喜庆之际,便相邀为伍打家伙,走乡串寨,锣鼓齐鸣,响彻云宵,表演之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羌历年

        位于黔东高原的江口县桃映镇漆树坪,是贵州省唯一聚族而居的羌族村寨,2013年羌寨被国家列入传统保护村落。

        ,羌历年是漆树坪羌族主要的传统节日。

        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即“吉祥欢乐的日子”,为羌族最隆重的节日。

        据说是在秋收过后,羌民为祭祀神录和祖先,向神还愿的一项活动,即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天,有的延长到十月初十,羌历年的主要活动是还愿祭祀和吃筵席。

        侗家姜茶

        侗家人吃姜茶是传承已久的生活习惯。

        凡侗家人都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田边土埂上栽种茶树,每年清明之后开始采茶直到立秋。

        分三次采摘加工,第一道为清明茶,只采刚发出的“两叶一芯”之嫩芽,用温锅烤搓成上等茶,一般用于接待贵客和外公舅爷;二、三道茶用于接待普通客人和自食用,但凡用茶都要有姜为伴。

        其香久远,其甜悠长,其辣适中,深受侗家人和其它各族客人喜爱。

        打背节

        打背节是苗族青年男女的节日,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这几天举行,男女青年欢聚在风景优美的山坡上,当打背开始时,男的峰涌而出,冲到自己选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打她的背。

        姑娘也不甘示弱,一边大笑,一边挣扎。

        挣脱时,捉住小伙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整个场地男追女逐,欢蹦乱跳。

        打累了,男女双双各找一个地方打土电话(即用两话筒,中间连一长线,各在一方对着竹筒讲话、唱歌都能听见),相互倾吐密语表情,以企结成伴侣。

        情投意合后,再告诉父母,择吉日成亲。

        花炮节

        花炮节是侗族传统节日。

        主要活动是各村寨组织抢花炮。

        花炮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的小铁环,将其置于铁炮顶端,然后点燃放炮,小铁环冲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预定人员即奋力争抢,夺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点为优胜。

        抢到花炮则意味着吉利幸福,还可获得猪、羊、红蛋、酒和镜屏等奖励。

        花炮分头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还有四炮、五炮。

        抢花炮仅限于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组队,也可跨村寨自由组队。

        抢花炮原为还愿求嗣的民间宗教仪俗,现已发展成为群众性文体活动,并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

        姓氏节

        姓氏节是侗族传统节日。

        石、罗姓过“未节”,以立秋后第一个未日为节日;有的石姓则在十月十二日过祭祖节。

        胡、吴两姓过“甲戍节”,即立秋后第一个甲戍日过节。

        伍姓在六月初六过“双鸭节”或过八月“仕节”。

        陈姓原在除夕早上过“概考送节”(即开酒坛节),后因除夕难以请到客人,改在七月十四过“中元节”。

        这些节日,多数在黎明前以粗饭、淡菜或冻菜放在芭蕉叶上祭祖,纪念先人在民族压迫下逃难的艰辛生活。

        到上午或中午才请新戚朋友到家做客。

        四月八

        四月八是苗族传统节日,又称“亚努节”,即农历四月初八。

        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亚宜”的苗族首领,领导苗族向统治者进行斗争。

        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便于每年的四月八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追思亚宜的业绩,为战死者扫墓。

        清代乾嘉苗民起义后,统治者禁止苗族人民举行这一活动,致使苗族人民失去了一个极其有意义的传统节日。

        1949年后,经国家民委批准,将“四月八”定为苗族统一的节日。

        每年四月八这一天,苗族人民披戴银妆,穿着新衣,参加节庆活动,举行傩戏、上刀梯、下火海、狮子舞、打花鼓、赛歌、吹唢呐、吹木叶、茶灯等民间技艺表演。

       好了,关于“江口县”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江口县”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